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2日,由三明市图书馆、三明学院图书馆、三明市艺术馆、三元区图书馆以及沙县区图书馆联合主办的“阅享新时代·三明书香浓”的世界读书日阅读活动在生态新城如意湖湿地公园举行,进一步推动三明全民阅读,打开“书香三明”建设新境界。
签到树
签到台准备有一棵树,参与活动的读者一片一片为这棵树贴上树叶,让它成为枝繁叶茂的样子,每一片树叶代表一位读者,代表一份对他们美好未来的期许。
全民阅读—图书馆服务推介活动
“流动图书车”服务
三明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活动现场为大家布置好精选图书区域,读者便迫不及待上前翻看图书,看到感兴趣的书籍便询问现场工作人员有关借阅流程。大家表示这样的活动大大丰富了读者的文化生活。
办证·咨询·图书借阅
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阵地作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三明市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借书卡办理、图书借还、信息咨询等服务,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图书书展、数字阅读扫码荐书活动
科技赋能,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我要看这一本,这一本也要看”。参与扫码阅读的小朋友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兴奋地对爸爸妈妈说。
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书阅读相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拿起就能读的数字阅读,让阅读变得更丰富、便捷、高效、有趣。本次数字阅读书展活动分为三大主题书单,涵盖“阅读+诗词”、“阅读+经典”、“阅读+冒险”等,形成了多元内容题材格局。
再发现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着古装诵经典活动
一场别开生面的古风体验活动,十几位小朋友穿上汉服,体验古代华服之美,开启一场梦幻的文化穿越之旅。
来个知识小科普: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不是单指汉代的服饰。因为汉代的前身是华夏族,故而整个汉族的传统服饰可以溯源至周代,经过秦朝的发展,到了汉代逐渐臻于成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载体,蕴含着古典美学和造物文化,凝结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心血。
图书封面拼图小游戏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洗涤与修行,它让我们在生活中收获不经意的美好。你读过的每一本书,你浏览过的每一段文字,都会融进你的血液,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书的封面,犹如一本书的灵魂,一定是吸引你阅读的元素之一。沙县区图书馆开启全新形式举办了一场挑战有趣又烧脑的“封面拼图”游戏!
绘本故事会
每本绘本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构造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在书中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三明学院的两位老师为小朋友讲述了绘本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三只小猪》。绘本阅读培养孩子的语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并带领他们慢慢了解这个世界,童年有书,未来有梦。
如意诗集——摘一首春天的诗
春日勃勃生机,热情跳跃在诗词字句之中。三明市图书馆老师们将事先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词以文字碎片、图片表征等形式展示在活动会场。活动台上满是读者熟悉的古诗元素,小朋友们可选择自己熟悉或喜欢的诗词碎片,并寻找对应的欠缺诗句,将正确的诗词卡片贴入古诗卡中。
去有春天的地方——手工风车绘画
春暖,万物复生意;花开,人间又欢颜。美好的春天,赋予人们热情与希望。春日的风温柔的拂过脸颊,幻想着回到童年时候与风共舞,手中的风车唰啦啦的转动着,那是我们纯真时代最宝贵的梦想,都有属于自己心中代表幸福快乐的风车印迹。为了不负春天,与风共舞,三明市图书馆给读者带来了手工风车DIY活动,春天中藏着一份快乐的春意和童趣的梦想。
亲近自然——手工拓印帆布包活动
三元区图书馆的老师们让每位参加活动的读者将纯色帆布袋用胶带固定在桌上,然后开始讲解如何利用树叶和鲜花拓印帆布袋。精心拓印,用树叶、鲜花在帆布包上拓印出“独一无二”的创意设计。
拓印是一项特别古老的传统技艺,在古时拓印也被称为"拓石"。植物拓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图片展览
古籍修复研学展览
本次活动让读者能够直观地领略古籍之美,体验古籍修复技艺,感受古老的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今后,三明市图书馆、三明学院图书馆将不断拓展古籍修复技艺传承的内容和形式,系统推出古籍修复、我们的文字等主题研学活动。
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六进”巡展
文化遗产包罗万象且异彩纷呈,是古往今来人类创造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三明市艺术馆诚邀8位非遗传承人展示传统非遗项目,现场与读者互动展示更具体验性、过程性、流变性。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木活字印刷术(宁化)—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木活字印刷术系用梨木、枣木或杨柳木等雕成繁体反面单字,按一定的顺序存放。宁化目前保存有木活字近40万枚,主要功能除刻印家谱外,也偶尔刻印蒙书、佛经道藏等。
上青棕编技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棕编以棕榈树叶为原料,棕编技法主要有穿插、折拉、编扣、打结等,有“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
汤泉米糕制作技艺—大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大田汤泉米糕历史悠久,做法特别,大田汤泉米糕既没有蒸煮,也不需要压榨,做出来的米糕味道香甜酥软,而且爽口不塞牙。
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将乐擂茶制作工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将乐擂茶一般为清水擂茶,基本上采用茶叶、芝麻、花生等生料,以及青草药擂制,即擂即用,讲究鲜美。将乐擂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天然的中草药,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常饮擂茶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赖坊大漆工艺—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赖坊大漆工艺主要工序有:制胎(含底胎、涂生漆、刮漆灰、裱麻、批灰、涂漆、研磨等多项工序)、着色、推光和揩清,也称为抛光,重复2-3遍,使漆面更加光彩照人。
将乐大南坑陶瓷烧制技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大南坑陶瓷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必得选用纯净的高岭土,经水轮车碾碎、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绘画、上釉、烧制等19道工序。
大南坑陶瓷产于将乐县安仁乡蜈蚣鼻村大南坑柴古窑。
宝剑锻造技艺(明溪)—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明溪县雪峰山是“闽王牌”宝剑系列的铸造之地,选取优质钢材,引来雪峰山涧的清泉,采用传统锻造技艺和先进冶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心冶铸,为明溪“三宝”之一。
三元“糖塔”制作技艺—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糖塔”是流行于沙溪流域“七夕”节祭孔的必备供品。造形精美的“糖塔”,取决于精美的模具和娴熟的熬糖技术。熬糖选用白砂糖,须用传热均匀的铜锅熬制,以避免糖浆焦糊,还必须用火力稳定又少灰的木炭火,有利于砂糖熬制后保持色泽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