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最新动态 > 听蒙曼谈古论今 悟修德养性之道

听蒙曼谈古论今 悟修德养性之道
2015-06-16 16:10: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嘉宾简介:蒙曼,河北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自2007年以来,蒙曼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唐玄宗与杨贵妃》,并出版相应书籍。   6月13日,市影剧院座无虚席,鸦雀无声,一场由三明市图书馆主办的《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讲座引起了听众深深共鸣。   主讲人为央视《百家讲坛》名师女教授蒙曼。   这是蒙曼第一次来到三明。   作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便以文明城闻名全国至今的三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闽学四贤其中三贤:杨时、罗从彦、朱熹皆出于此。 文明城里话传统,传承文明道修养,这是一场怎样的精神盛宴?在提高国民素养、重塑民族精神的道路上,传统文化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呢? 修养,修什么?   “人活一辈子就要有修养。”梅列区党工委的苏建明专门带了笔记本来听。他说,修养有丰富的内涵,如果每个人修养好,就可以转变整个社会。   修养,修什么?苏建明在蒙曼老师的讲座中找到了答案。   演讲一开始,蒙曼就提出:中国人的修养体现在举止、谈吐、智慧、情感、道德五个方面,并对当下社会存在的素质下降等现象直言不讳。   蒙曼认为,人要有智慧,但不存成见。道德绑架、老人跌倒没人敢扶,功利立于感情之上,社会失去信任等现象表现出的道德滑坡,让人哭笑不得。   怎么办?蒙曼说,不需要向外学习。向传统学。   蒙曼认为,中国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特重人生修养。修养的目标,做君子。修养在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养的终极意义在于人和社会的统一,人身心的统一,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向传统学什么?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是古时蒙学教育《弟子规》关于规范举止、言行的内容。   蒙曼说,在我们的传统中,合格举止的修养要求就是这么简单:整洁从容。落实到今天,举止修养的升华则在于风度。   就读于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的谢滨灿,一大早就跟着妈妈来听蒙曼老师的讲座。“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听听对孩子有好处。”谢滨灿的妈妈认为。   因为是周末,来听讲座的,家长带着孩子不少。列东中学初一学生叶健宇因爸妈加班没空,特地请姨父带他来听。他觉得现代社会还是很需要传统文化的。“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就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吧。”   的确,修养,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蒙曼主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髓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说到智慧修养,蒙曼建议,鉴古,继而知今。“读史明智,个人的人生经验必定有限,智慧还要向历史索求。”情感修养则要做到有情有义,继而升华为民胞物与。至于道德修养,蒙曼建议“读经”,做到行己有耻,内省不疚,不忧不惧,进而升华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何修,怎么养?   “请问蒙曼老师,个人修养与个人作为如何找到平衡点?”讲座的互动环节有听众提问。   “修养与建功立业并不矛盾。”蒙曼说,修养并不是无限的“忍”,而是“尽”,尽己宽人,即拼尽全力帮己,帮人,同时接受不同的意见,团结之,友善之,“功”也就在其中了。   如何修,怎么养?蒙曼老师第一个建议是,好读书,求通解。她认为,专业知识与修养无关。好读书,在于知识面的广度。通解,即大致了解。更深一层在于,有颗通达的心灵,有通达的认识。   第二个建议,知行合一,不怕锤炼。“千刀的菩萨,两刀的台阶。”蒙曼说,任何时候都不让自己吃苦,那么永远就只能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升华提高。   “有淡定,有宽恕,有坚守。”这是蒙曼的第三个建议。淡定,坚守是对个人的要求。宽恕,是对别人的要求。克己,才能服人;宽恕,推己及人。蒙曼认为,总而言之,即对己要严,对人要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男为谦谦君子,女则窈窕淑女。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3日正赶上了“文化遗产日”。三明的人文历史,蒙曼娓娓道来。“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从小就背诵毛泽东诗词的她,在三明这片土地上,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著名的词作。她说,三明有大文化,有好风光,有好风范,是一个好地方。(文/三明日报叶明华)
分享到: